2、每篇立题后,作者设有破题。原意为写作时收束思路:一节之成节,须有共同凝聚点。如“人间屋舍”一节,有师父和小骨对人间情爱、对家的感受,有朔风兄弟在人间家园的渴望安顿而不能安顿,有叶淙音对人间生活的厌弃。作者一直思考,是否有必要用作者的思路影响读者阅读,读者本是独立的个体,和作者一样。但一稿时暂且保留,因写作还在过程中,能提点作者一二。
3、作者很偶然机会接触网络文学,有所感发,于是尝试写作。但从未与网络文学有过交集,写作过程也按传统文学来把握,无从遵守网络写作规则。多有铺叙、隐喻,致力情思结构而非单以情节冲突带动,从主人公视角,没有平叙,但旨在完成不同人物的个性表达和个体实现……自去年九月动笔,未在网络发布,更多作为个人书写,并不适合网上快速阅读。年底忽生一意,必有少数人与我相合,不妨作为小群体交流,结识几位好友,亦无遗憾。
补注完成于2016年3月。
又:
转眼下笔已是一年有余。对第一次尝试投注的心力超乎自己的想象,习作也就越过了最初设定。
作者此时正在处理本篇的大劫,是惊扰天地的大灾难,也是文章所及的最后历练。不由走出了平静岁月的人心人性观察,不由加入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作品构建法则。
无意重复原作已有的天下浩劫。作者此番写浩劫,更重在心魔,少不了许多心理分析和哲学问答。第一部作品注定会有很多“我”,更少顾及表达的分寸,而要更多纳入(或倾泻)历年的迷思困扰、探寻体悟。新添入世界观涉及六界力量制衡、涉及整体和个体。
也不能说不言情。每一种感情都是特别的,画骨感情注定更多修道的成分,更多引导和恋慕,是永远的圣洁和青涩。写到这个时候,作者确定,即便是同人,如果是真心想写全心去写的,终究是自己的人物。
而传统文学对单纯少女(“莲子清如水”)、对懵懂爱情(未到“莲心彻底红”)的情结,使得情感表现更倾向于意境营造。再有着墨多的是细节。恋情的绚烂辞藻,在如今看来,不若《红楼梦》里宝玉对黛玉心绪、寒暖细致入微的照料;不是挂心如此,不会一缕秋风都牵动魂魄。
2016.10.24
想起对开篇诸章节做一些解释。这个文本进入较激烈冲突慢,整个第一章“六界续书”除了拉出《六界续书》这条主轴、铺垫下文几条线索、勾画人物情感、关系和点出“不幸—化解不幸”主题,很大笔力用于对原文本的回顾,解释一些问题。当然有些是作者自己的阐发,是原作者的留白。这样的回顾和填补空白会持续在整篇小说。比如,师父为何要小骨五行兼修,第五层梦境中有什么,恶念如何积累成妖神大劫和化解的可能性……也有很多对应的写法:大雪中的失踪,天下和所爱之人的选择……
同人体裁总是是独立而不独立。独立在一切是作者自主的书写,并无处可照搬。不独立在有一个绕不过去的“传统”,对许多问题,要给出回答,才能走向作品的圆满。作品的圆满未必是人物的圆满,但此处可能正是两位主人公的圆满,如何洞悉二人爱众生的天性和灵魂相依的互相珍视,需要经历多少考验,看遍世界大千,才是情感和生命价值的完满。这也是此文本要回答的主要问题。
2016.11.18
喜欢半缘修道半缘君(《花千骨》同人)请大家收藏:(m.leedongwook.net)半缘修道半缘君(《花千骨》同人)乐看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