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纲本想拆除朱雀桥,但是内奸萧正德极力反对。
不能拆,千万不能拆,拆除了朱雀桥那就等于是对叛军示弱,那可是影响军心。
萧纲想想,似乎也有道理,便听从了萧正德的意见。
大才子,时任建康令的“庾信”,奉命防守至关重要的朱雀桥。
庾信在文学史上,那可是一代宗师,诗词歌赋那是样样精通,诗圣“杜甫”都老佩服他了,在咏怀古迹五首中写道:
支离东北风尘际
漂泊西南天地间
三峡楼台淹日月
五溪衣服共云山
羯胡事主终无赖
词客哀时且未还
庾信平时最萧瑟
暮年诗赋动江关
庾信的文章,那确实是有水平,比写史料现代诗那帮玩意儿是强太多了。
但是,庾信在军事上完全是一个白痴,骑马射箭是一窍不通。
萧纲的用人实在是让人看不懂,怎么的那个诗协会副主席就能当将军。
除此之外,内奸萧正德也被委以重任,负责防守第二道关键门户,建康城的正南门“宣阳门”。
看来萧纲虽然有着满腔的热血,却有着满脑的浆糊。
没过多久,候景就率军来到了朱雀桥边。
庾信连忙派人去拆浮桥,自己则躲到城楼后面,一边优哉游哉地品着茶,一边是胡思乱想,哎呀,这就是所说的儒将风采啊!
边品茶边退敌,将来肯定是一段不朽的佳话啊!
遥想庾信当年雄姿英发,羽扇纶巾,品茶间强敌是灰飞烟灭。
庾信正想着,突然“嗖”的一声打断了他的翩翩思绪。
庾信抬头一看,原来从敌军中射来一箭,正中他身旁的一根柱子,如果再偏那么一厘米估计他就没命了,什么叫命悬一线,这就是。
庾信是大惊失色,手中的茶碗也掉到了地上,太可怕了,我这还年轻啊,万一被射死了,我将来怎么可能写出《哀江南赋》这样传诵千古的名篇,这可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损失啊!
圣人云,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,按照圣人的指示,我必须逃。
庾信是慌忙弃军而逃,主将一走,军心大乱。
此时,浮桥才刚被拆下了一条船。
庾信手下有人是萧正德的同党,他乘机修好了浮桥,迎接候景大军入城。
随后,候景是乘胜进军与萧正德在宣阳门回合,声势浩大。
听说朱雀桥失守,萧纲赶紧派王质率精兵三千前往救援。
王质,那个在采石临阵脱逃的王质,有没有搞错,没错就是他。
胆小如鼠的王质看到候景军队势大,哪敢恋战,还未交手,便立刻逃走。
奉命守卫石头城的“萧大春”和守卫白下城的“谢禧”,“元贞”等人,也都闻风而逃。
不到一天时间,萧纲苦心构建的外围防线就以土崩瓦解,连太子所住的东宫,梁武帝曾经舍身的同泰寺,都被候景占领。
为激励士气,候景是毫不犹豫地把东宫的几百名宫女,全部分给了士兵。
至此,没有付出一个人的伤亡,候景便轻松占领了除台城和东府城以外的整个建康城。
此时的台城里面是乱着一团,关键时刻老将羊侃挺身而出。
候景让人放火烧城门,顿时是大火冲天浓烟滚滚。
兵来将挡火来水掩,羊侃命人在城门上凿出孔洞,从孔洞中不停地往外冲水,火最终被浇灭了。
一计不成,候景又生一计。他让军士用特制的长柄斧头猛砍东掖门,眼看城门就要被砍开了,羊侃是急中生智,在门上凿了个洞,他手持长槊从门洞里向砍城门的叛军猛刺过去,叛军是猝不及防一下子被刺死了两人,其余的叛军也纷纷退却,不敢再来砍门。
候景当然不会就此罢休,又研究出了一个新的攻城方法。
喜欢古往今来之笑说请大家收藏:(m.leedongwook.net)古往今来之笑说乐看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